近年来,淮南市潘集区纪委监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协作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室组地”联动协调机制,着力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切实履行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廉政教育等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协作区基层监督“前哨”的作用。
一、强化工作保障,着力解决运行不畅的问题。
潘集区纪委监委把加强协作区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建立了区纪委监委主要领导总牵头、分管领导靠前指挥、联系纪检监察室具体负责、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有力保障了协作区的高效运行。一是高起点推进。采取“纪委副书记牵头推进+纪委常委挂帅指挥+对口联系纪检监察室常驻指导+乡镇纪委协助办公”组合模式,把分散的纪检监察力量统筹起来,实现了基层纪检监察由“单兵作战”向“聚指成拳”的转变,推进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大融合、工作大协作、质效大提升。二是高标准建设。投入200余万元对两个协作区办公楼进行改建和修缮,统一名称、统一制度、统一挂牌,规范设置“三组六室一馆”,即廉政教育组、监督检查组、审查调查组、办公室、谈话室、会议室、档案资料室、医疗室、休息室、教育馆,实现独立集中办公。三是高质量保障。建立健全学习教育、例会交流、线索研判、案件会商、档案管理、组织保障等制度机制,做到分工明确、组织架构清晰、后勤保障有力,实现协作区“有阵地谋事、有制度管事、有人员做事、有能力成事”。
二、强化目标导向,着力解决监督不足的问题。
聚焦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廉政教育和督促、协调、帮助所联系乡镇(街道)纪(工)委开展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基层监督“前哨”作用,将监督融入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协作区的优势,整合监督力量,构建“协作区牵头+乡镇纪委配合+村纪检委员参与”的三级联动“兵团作战无死角”高效监督体系。实行协作区例会制度,调度上周工作情况,研究近期监督事项,做好任务分工和人员调配。同时,坚持实行清单化监督机制,建立“一月一计划”、“一周一清单”制度,着力破解“监督什么、如何监督”难题,推动监督工作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紧盯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征地拆迁、养老社保、“三资”管理、重要节点“四风”问题等重要事项开展专项、交叉、联合监督检查靶向监督,紧盯农村基层“小微权力”制定监督工作流程图,实行“挂图作战”,充分发挥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作用,发现问题现场反馈,通过回避关系人和工作地,有效克服基层一线“熟人社会难监督”问题,以强有力的监督织密“纪律网”、守牢“纪律关”。
三、强化协作配合,着力解决力量不强的问题。
一是注重实战锻炼提升能力。分批组织村级纪检委员到协作区跟班学习,实行老带新、熟带生、强带弱的搭配培养模式,把握好需要学什么,政策要学什么,开展“今天我是主办人”活动,加强案例剖析,开展案件模拟情景课堂,进行业务交流,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剖析探讨,将学习成果融入工作实践,注重打好业务基本功,通过直接参与线索办理、日常监督等工作,在实战中提升能力。二是注重互学互比取长补短。实行协作区与纪检监察室“一对一”结对模式联合开展案件办理,结合办案安全工作“三加强、三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互学互比,“比工作、晒业绩”,设立“一镇一柜”,让各乡镇(街道)的规范动作有标准对比,创新工作有平台展示,通过比、学、赶、超的方式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有效推动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三是注重协作配合提质增效。针对人情干扰严重、乡镇纪委审查调查工作推进缓慢的问题,协作区把“加大审查调查力度”作为重要职能。针对可能成案线索,协作区与乡镇纪委就案情特点、线索细节等进行充分会商分析研判,根据个案情况,通过人员混编、力量整合、优势互补等方式,采取协作办案、交叉办案等模式,积极推动乡镇纪检监察力量由“单打独斗”向“团体协作”转变,实现基层办案“换挡提速”。两个协作区成立以来,共处置问题线索96件,立案33件,党纪政务处分37人,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14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处理79人次。2022年在未采取留置措施的情况下,以“走读式”谈话方式查清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并移送司法机关5人,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四、强化教育培训,着力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
依托协作区载体优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纪检干部的“培训基地”。一是注重党建引领强思想。协作区分别建立了功能型党支部,规范党内组织生活,注重创新“自选动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组织党员重问入党初心、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经历、参观教育基地、分享学习心得等方式,不断锤炼党性修养,筑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基石。二是聚焦主责主业提能力。本着易懂、实用的原则,围绕“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编写印发《乡镇纪委委员工作手册》和《村级纪检委员工作手册》,编制职责、权力和廉政风险点“三张清单”,对新任村居纪检委员开展集中培训,结合“业务规范学习年”活动,通过“线上+线下、集中+自学、全面+专题”等学习模式,采取“上讲台”讲、“手把手”教的方式,切实发挥好传帮带作用,解决“不能、不会、不敢”的问题,不断提升协作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五、强化廉政建设,着力解决氛围不浓的问题。
积极探索协作区廉政教育新模式,不断丰富廉政教育内容形式,多措并举“促廉、助廉、润廉”,努力营造浓厚崇廉尚廉氛围,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一是建成“一个馆”。在全省率先建成纪检监察协作区廉政文化警示教育馆,面积共约150㎡,主要由廉语润心、清风正气、正本清源、初心如磐等部分组成。截至目前,共组织全区各乡镇(街道)村居党员干部参观65场次1700余人。二是巡演“一场戏”。充分挖掘本地区传统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地方式原创一部现代推剧《巡察新风暖民心》,组织在11个乡镇(街道)巡演,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三是制作“一部片”。针对近年来全区查处的基层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制作了一部《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警示片,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到协作区观看。四是讲好“一堂课”。协作区人员主动深入村居一线,采取以案施教、以案说法、以案析理等形式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面对面廉政警示教育,2022年以来共开办廉政“大讲堂”20期,受教育农村党员干部人数达3500余人次,通过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功效,打好廉政“预防针”,进一步强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自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