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巡视工作,35次发表重要讲话,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了巡视工作理论、实践和制度的不断创新。具体到市县巡察工作中,从“六围绕一加强”到“四个落实”,再到“三个聚焦”,中央、省市委不断对巡察工作提出新部署新要求。如何推进新时代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成为每个巡察干部深思的课题。潘集区结合巡察实践认为,要确保巡察工作有力有序高质量开展,巡察干部一定要找准“三种身份”。
做好“交流员”,沟通协调提效率。巡察组入驻被巡察单位,就相当于两个陌生的团队共同工作,相互沟通、了解是非常必要的。一要做好资料查阅中的沟通工作。如统一以“资料清单”方式要求被巡察单位提供相关资料,控制好上报时限和次数,一天内统一上报1-2次资料,减轻被巡察单位负担。同时做好资料保密和保存工作,对于财务、卷宗及其他涉密资料做到妥善保管、及时归还、签字交接。二是做好谈话中的沟通工作。谈话是巡察工作中发现问题的重要方式,如何让被访谈的干部打消疑虑、畅所欲言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巡察干部。结合实际的巡察工作经历,我们发现谈话中多次明确谈话的政治性、严肃性、保密性,有助于减轻访谈人的心里负担,促进谈话的深度延展。谈话过程中可以适时引导谈话的节奏和方向,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可不做记录。三是做好问题核实的沟通工作。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能发现一些问题,但要确定问题,还需要通过向知情人了解、走访、进一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核实,其中沟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沟通的过程中,也能将一些没有写入巡察报告的小问题反馈给被巡察单位,帮助其规范工作。如少数单位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不到位,一些不是支部委员的行政主要领导,在组织生活会上进行会末点评,是明显不合适的。
做好“指导员”,解疑答惑促整改。在基层巡察中,许多单位第一次接触巡察工作,对巡察工作新部署新要求了解不多。巡察干部做好指导工作,不但能提高巡察整改的效率,也能避免被巡察单位重复劳动,提升其配合度。一要明确“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整改思想。针对反馈问题,指导被巡察单位破除“就问题改问题”的错误思路,树立全面排查、系统梳理、逐一整改、建章立制的整改理念,将“当下改”和“长久立”有机结合,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扩大巡察成果范围。二要明确“结合实际、从严从细”的整改思想。指导被巡察单位深入分析问题症结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从严从实开展整改工作,做到照单全收,应改尽改。坚决杜绝敷衍整改、数字整改、纸面整改等消极行为,聚焦主责主业,确保改彻底、改到位,积极回应群众期盼。三要明确“短期集中、长期持续”的整改思想。许多重点难点问题如村级债务化解、搬迁安置、环境保护等,并不能在短期内整改到位,可以指导被巡察单位制定长期整改方案,通过不断深化认识、增强自觉,明确阶段目标,落实持续整改目标。
做好“监督员”,把握职责强规范。一要做好团队监督,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巡察干部要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不接受吃请和工作需求以外的后勤服务;要严守廉洁纪律和保密纪律,对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守口如瓶,杜绝跑风漏气、以权谋私;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避免简单生硬、颐指气使、口大气粗,坚决维护巡察干部队伍的公信力和良好形象。二要做好服务监督,确保后勤保障不超标。在基层工作中,巡察干部一般吃住在被巡察单位,要秉承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搞特殊,过紧日子。如发现烟酒、鲜花、海鲜等违规物品,要及时和被巡察单位沟通,予以撤除。三要做好整改监督,扎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想做好巡察整改工作,监督必不可少。作为巡察机构,一方面要监督整改工作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如主要领导是否以上率下亲自抓整改,班子成员是否身先士卒合力促整改,是否存在“新官不理旧事”等问题。另一方面,结合业务工作,监督被巡察单位是否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是否积极推动历史遗留问题和难点堵点的进一步解决;是否落实责任,在精准审慎的原则下,严肃追责问责。如潘集区委第十轮巡察时,淮北师范学校欠潘集工程技术中等专业学校学费问题已整改到位,追回欠款96.95万元,巡察利剑作用进一步彰显。